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许巧玲 何凯强
青松翠柏映丰碑,春风化雨润英魂。3月31日清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径山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镇农村与社区治理中心开展以“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的沉浸式祭扫活动。20余名退役军人代表与20名长乐中学师生,徒步走进静谧肃穆的长乐烈士陵园,在追思缅怀中传承红色基因,让英烈精神在代际传递中永续光芒。
丰碑前的精神对话: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
上午9时,烈士陵园内松柏凝翠,“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退役军人们身着戎装马甲,胸前的勋章与肩章在树荫下闪烁微光;中学生们手捧白菊,校服上的校徽与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随着《献花曲》缓缓响起,两名退役军人代表抬着印有“英烈永垂”字样的花篮,迈着铿锵步伐走向纪念碑,丈量着历史厚重。红绸缎带在风中轻扬,仿佛在向长眠于此的先烈诉说今日盛世、无尽追思。
“70多年前,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血洒疆场;今天,我们以军人的名义、以少年的名义,共同守护这份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社会事务办主任孙超在致辞中深情地说道,“退役军人们曾用青春守护家国,如今又以‘老兵带新兵’的姿态,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正是英烈精神最鲜活的传承。”
沉浸式祭扫:在细节中触摸历史温度
默哀仪式后,退役军人与学生两两结对,手持毛巾、扫帚走向烈士墓区。48岁的退役军人陈文银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浮尘,指尖划过墓志姓名字样时,轻声对身旁的学生说:“孩子,记住这个名字,他牺牲时和你差不多大。”少年们俯身聆听,手中的白菊整齐摆放在墓碑前,稚嫩的脸庞写满庄重。社工们则细致清理墓区杂草,将散落的落叶归集入篮,让每一块墓碑都在春风中焕发光彩。
在烈士事迹陈列墙前,退役军人陈辉结合自己的军旅经历,为学生们讲述从军时的故事,少年们凝视着墙上的黑白照片,眼中泛起泪光,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信仰”“担当”“传承”等关键词。
代际共融:让英烈精神成为成长底色
活动尾声,退役军人与学生在纪念碑前共同宣读《英烈精神传承倡议书》,誓言声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正是希望通过“老兵带少年”的方式,让抽象的英雄事迹转化为可触摸的精神力量——当孩子们看到退役军人擦拭墓碑时的虔诚,听到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军旅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就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据悉,径山镇已连续12年组织清明祭英烈活动,逐步形成“退役军人+青少年+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模式。今年新增的“墓碑守护计划”,将由退役军人与学生共同认领烈士墓区,定期开展祭扫维护,让英烈精神在常态化守护中融入日常生活。正如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所说:“今天的活动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起点——当孩子们懂得为什么而出发,先烈的热血就永远不会冷却。”
丰碑无言,精神永续。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纪念碑顶,参加活动的人们缓缓转身,身后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春日暖阳中愈发耀眼。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新时代的承诺:英烈精神,必将在代代传承中凝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