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明确了三级指标,进行了具体化描述。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发布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介绍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教师素养框架》)《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以下简称《学生素养框架》)以及《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课程纲要》)的制定及实施目标。
林如鹏指出,《教师素养框架》包括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等5个维度。《学生素养框架》包括人智观念、知识技能、智能思维、伦理责任等4个维度。素养框架既注重教师素养和学生素养的内在统一性、整体性,又各自侧重教和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程纲要》则对人工智能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学段要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课程管理与保障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算力等核心概念、发展人机协作思维,践行安全、包容、公正的伦理准则,助力学生从技术使用者向技术设计者进阶,培育兼具家国情怀、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文 | 记者 何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