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碧水映云霞,万鸟翱翔入画来。春日里的巢湖烟波浩渺,湿地绿意盎然,更别有一番风味。
这几日,记者走进十八联圩湿地,这里的国内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工程即将完工。近年来,合肥倾力护一湖碧水,交出了一份生态治理的亮眼成绩单。2024年全湖水质稳定保持IV类,东半湖1至9月更达III类,富营养化指数降至近8年最低,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同比减少21次,呈现“湖水清、蓝藻少、生态优”的喜人态势。
如今的巢湖,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万鸟齐飞,一幅“水下有草、水上有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这张合肥的”最好名片”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王牌 摄
一片湿地:全国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区即将完工
这个春天,十八联圩湿地热闹非凡。50多只东方白鹳迁徙路过,36只白鹤从天而降,几百只小天鹅引吭高歌。这样的生态美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远道而来的慕名者:来自北京的电影导演乔乔来这里采风,寻找下一步电影的灵感;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生态摄影师肖戈来湿地拍摄,称赞巢湖是兼具了灵动与优雅的湖泊,是观鸟的胜地。
4月10日记者走进十八联圩湿地,这里正在铺开一幅崭新的生态画卷。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区,十八联圩四期工程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即将在近期完工。
2022年,该项目开工建设。十八联圩生态蓄洪工程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将生态湿地作为蓄洪区的工程。而目前四期工程中最重要的便是眼前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进(退)洪闸。据了解,该蓄洪闸开启后,三天便可以将湿地的水全部蓄满,蓄水量可达1.09亿立方米。“分洪时,可以降低南淝河水位20厘米,降低巢湖水位14厘米,对保卫合肥城市安澜将发挥重要作用。”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表示。
十八联圩湿地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是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十八联圩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被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分为蓄洪区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修复工程两部分,将生态和蓄洪结合在一起,系全国首例。
“过去人工破圩挖堤要7天到10天,退水排洪时,要15天到1个月的时间。有了进(退)洪闸,十八联圩蓄洪区只需3天就能蓄满洪水,最快7天可以将所有洪水排出。”李家政表示,考虑生态和蓄洪的需求,湿地种植的为耐水淹植物,即使被洪水淹没,退水后仍能够快速恢复生长。如今,该工程即将全面完工,十八联圩湿地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一项成果:巢湖流域“山水工程”全面完工
回顾2024年,巢湖的河湖水质“健康指数”呈良好态势,巢湖水质稳定在IV类,部分时段达到Ⅲ类,全湖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0%,创下2000年以来最低纪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比下降1.8,降至2000年以来最低纪录;入江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对长江大保护作出了合肥贡献。巢湖蓝藻水华累计面积、最大面积均为5年以来最低值,环湖沿岸蓝藻连续四年不聚集、无明显异味。
说到巢湖治理,“山水工程”功不可没。“山水工程”是“十四五”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简称,也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生态系统最复杂的湖泊型项目。
自 2021年5月,巢湖流域“山水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多时间,47 个子项目,今时今日“绿色工程”全面收官,47个子项目现已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投资约109亿元,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950平方千米。
在巢湖流域的山水画卷中,兆河庐南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一、四标段)修复成效是为亮点。它是巢湖流域山水工程“一湖两带八区”中“大别山丘陵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带” 的重大支撑性子项目。
庐江县矾山镇的蔡晓东是这一工程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如今已经花甲之年。在他的眼中,庐南矿山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矿业开采的累累伤痕遍布山体,水环境与生态平衡岌岌可危。直到2021年7月,一场“复绿”工程开启,矾山、福泉山、牛头山 3 处废弃矿山成为重点修复区域,74.94 公顷的土地重燃希望。在县里的统一调度下,蔡晓东成为了矾山修复项目专班的一份子,负责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督。渐渐地,蔡晓东发现,山开始变了。原本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填平了,有了新的形状,山上的植被也越来越多了,这一片废旧的矿山有了新的生机。“山绿了,水清了,鸟儿也飞回来了。夏天老人去山上遛弯,还能看到很多盛开的鲜花。”蔡晓东说。
除了庐南矿山,十八联圩湿地三期修复工程也属于巢湖流域山水工程“一湖两带八区”中“环巢湖生态保护带”4 个子项目之一。该工程位于湿地核心保育区,占地约 4.3 平方公里。运用内源污染分级处理、生态渗滤岛等先进技术,攻克生态修复难题。退养鱼塘变身湿地多样性生境,浅水区、沼泽林等七种生境错落有致,生物多样性激增,鸟种从64种跃升至190种。随着治理成效显现,去年十八联圩三期修复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并向全球展示。
十八联圩湿地与庐南矿山修复都是巢湖生态修复的生动缩影,也是巢湖治理的重要成果。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山绿水和飞鸟环巢景象在巢湖生动呈现。
一个纪录:三年“鸟调”即将收官,鸟种数量再创新高
从287到302,巢湖生物资源调查这三年来,不断刷新着巢湖鸟类数量的纪录。2024年,环巢湖共发现鸟类18目60科302种,其中水鸟7目15科112种,共记录到鸟类48641只。这一总数也突破了巢湖有记录以来,单年鸟类种类的历史纪录,占环巢湖历史有分布鸟类的84%,比前两年有所增加。
今年前三个月,巢湖鸟类又不断传来“喜讯”,1月,93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现身十八联圩,成了名副其实的“天鹅湖”;2月,惊现“大鱼海棠”壮观奇景,火爆全网;3月,巢湖又迎来36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这是巢湖湿地第一次发现如此大数量的白鹤降落栖息。
经过三年对巢湖鸟类资源的实地考察与科学验证,调查团队发现了一个“秘密”——环巢湖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
巢湖生物资源鸟类调查组专家虞磊告诉记者,巢湖的西北角“藏着”至少三条候鸟迁徙通道,其中一条为水鸟的迁徙路线,两条为林鸟的迁徙路线。水鸟的迁徙路线位于十八联圩-桂花台-派河口-罗大郢一线,路过巢湖的水鸟们主要来于黄河三角洲和江苏盐城等沿海地区,而白鹤的到来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这片水域重焕发生机,湿地的绿意铺展,矿山的翠色山峦,候鸟的眷恋垂爱……共同谱写了一张优美动人的生态画卷。合肥倾一城之力,让“最好名片”越来越亮。
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