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气管镜像“上刑”?无痛模式了解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0:52:00    

医生介绍无痛气管镜。 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制

气管镜检查常令患者心生畏惧,尤其对儿童、高龄及敏感人群而言,生理痛苦与心理恐惧交织,成为一大诊疗难题。为突破这一困境,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近年来已将技术纳入常规诊疗体系,通过“静脉麻醉+喉罩护航”的创新模式,让患者在深度睡眠中完成支气管精准探查。

面对检查心生畏惧?

麻醉助力“无感”诊疗

52岁的张女士持续咳嗽了3个多月,于是来到家门口的医院就诊。经过CT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肺中叶存在空洞性病变,于是为其进行了传统气管镜检查,但检查其因其剧烈呛咳而被迫中止。张女士转诊至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后,医生建议她接受无痛气管镜检查。麻醉科医生为其评估后,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并为其置入了喉罩,以维持氧合稳定,医生顺利完成检查。“以前听说气管镜像‘上刑’,这次居然毫无感觉就查清了病根。”张女士说。目前,她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

麻醉师为患者置入喉罩。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两个多月以来,5岁女孩朵朵一直不断咳嗽,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显示为强阳性,但痰涂片始终阴性。为了诊断是否为结核病,朵朵需要接受气管镜检查。面对哭闹抗拒的孩子,该院肺科联合麻醉科启动了儿童友好型麻醉方案,为其开展无痛气管镜检查。“孩子太小,无法配合普通气管镜检查。”该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孙玲珍解释。随后,朵朵在镇静状态下平稳完成检查。

医生为患者做检查。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静脉麻醉+喉罩护航

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检查

什么是无痛气管镜?孙玲珍介绍,无痛气管镜是在普通气管镜的基础上,通过静脉给予合适剂量的麻醉药物,帮助患者迅速进入睡眠状态,再经口腔置入喉罩辅助通气,让患者在毫无知觉的全麻状态下完成支气管镜的操作。检查或治疗完毕后,患者能迅速苏醒。

与传统的气管镜相比,无痛气管镜具有诸多优势。孙玲珍介绍,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舒适无痛苦,能有效消除气道呛咳、窒息等不良感受,提高患者检查的积极性,便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患者对检查的配合,能让医生操作更顺畅,检查、治疗不受干扰,方便医生详细诊断和彻底治疗。同时,检查或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率、血压相对平稳。“此外,通过置入喉罩,麻醉医生能有效控制气道,降低了做气管镜的风险。”孙玲珍说。

医生为患者做无痛气管镜。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摄

孙玲珍介绍,对于那些疼痛敏感度高或无法耐受局部麻醉操作的患者、对常规气管镜检查存在心理抗拒或恐惧情绪等患者而言,无痛气管镜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当然,该技术在实施前需要严格评估,麻醉医生会结合患者基础健康状况、临床检查指标及权威医学指南,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以确保安全。对于常规气管镜耐受性较差的成人及儿童患者,该技术通过深度镇静,有效消除身心不适,显著提升检查依从性和操作安全性,为精准诊疗提供可靠保障。

(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