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市险企寻求保费新“增长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32:00    

数据显示,2024年承保新能源车达1159万辆,同比增长57.3%。图/IC

2024年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增速整体承压,浮动收益型保险、新能源车险、大康养布局正成为上市险企负债端新的增长点

文|《财经》记者 杨芮 研究员 丁艳

编辑|杨芮 张威


上市险企投资端去年取得超预期收益,负债端的产寿险承保表现是否同步提升?
2024年,上市险企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保费成绩单,A股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约2.84万亿元,同比增长5.27%,与2023年全年5.21%的增速基本持平。
具体来看,五家上市险企或旗下寿险公司2024年保费均同比增长,其中,平安寿险增速最快,达7.8%;太保寿险增速相对较慢,达2.4%。三家上市险企旗下产险公司2024年保费也均有所提升,太保产险增速最快,达6.8%;人保财险增速较慢,约4.3%。
从能够反映业务发展潜力的新业务价值指标来看,A股上市五家险企新业务价值普遍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甚至实现了三位数的大幅增长。

亮眼业绩背后,值得关注的是,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2023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上市险企新单保费增速短期承压,新单期缴表现相对稳定,险种结构中传统险占比仍在继续提升。新单保费短期承压背景下,上市险企纷纷在寻找新的保费增长点。
抢占“浮动收益型产品”赛道
2024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行最受行业关注。
从产品结构上看,2024年上市险企总保费中传统险占比仍在继续提升。据东吴证券分析,2023年以来,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传统型储蓄险始终是寿险市场主力产品,2024年上市险企总保费中传统险占比已经达到59.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从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形态可以看出,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占据多席,但是该产品负债成本刚性、负债久期长,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对险企可能造成利差损压力,未来产品导向将转向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

在预定利率从3.5%阶梯式下行、“报行合一”等交织影响下,兼具保底利率和超额收益分成的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价值凸显。
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也成为五家上市险企共同提及的转型方向。此前,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等多家头部寿险公司就预计全行业分红险占比将达到50%以上。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在谈及分红险业务时表示,此前预计,全行业分红险占比将达到50%以上,目前来看,基本符合预期。分红险在公司产品结构中的占比会持续增加。未来,分红险能否给客户和公司带来足够收益的关键在于投资回报能力。
中国太平董事长尹兆君亦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保险端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转型,大力发展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强化负债成本管控与资负久期匹配。
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持续推动产品和业务多元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截至目前,公司业务形态进一步丰富,浮动收益型产品和业务占比快速提升,转型成功。
新华保险总裁、首席财务官龚兴峰表示,在2025年公司整体业务布局中,在新契约方面,分红型产品占比将不低于30%。2025年,新华保险将通过加大培训、推广、销售力度等一系列“组合拳”,重点推动分红险转型,有力改善未来业务结构,提高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均表达了要加大力度探索以分红险为核心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创新,加大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推动,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自2025年“开门红”以来,各家保险公司正不断推出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
千亿新能源车险市场“突围”
财险板块,2024年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均维持增长,但受到大灾影响,综合成本率呈现普遍上升的态势。
具体而言,太保财险及人保财险2024年的综合成本率均上升了0.9个百分点至98.6%及98.5%,在港股上市的众安在线及阳光保险2024年综合成本率亦分别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及1个百分点。
中国人保副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人保财险2024年大灾净损失155.7亿元,五年平均损失为103亿元,2024年高出了52亿元。太保产险总经理陈辉则解释称,2024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引起了一些重大赔付,太保产险全年重大赔付同比上升接近50%。
在财险领域,车险业务是“头部”业务,其中新能源车险的发展态势一直备受关注。根据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元至1800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在15.7%至18.7%。
针对新能源车险市场变化趋势,于泽表示,从政策导向看,国家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导向鲜明有力,中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从年报中的数据看,中国人保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承保新能源车达1159万辆,同比增长57.3%。另据陈辉透露,2024年公司新能源车险的整体合计保费183.17亿元,占全部车险保费17.03%,增速达到了48.55%。
就新能源车险的高赔付率,于泽表示,2025年人保财险要努力实现新能源车综合成本率降至100%以内。同时,公司已提前布局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以及保险需求。
于泽表示,目前,国内量产车的智能驾驶等级主要以L2+为主,按照现行法律,交通事故责任主体仍然是车辆所有人或驾驶人,仍使用现行的车险产品,因此,短期对车险业务影响不大。在出险率上,人保财险和部分国内自主品牌共同验证,使用智驾后出险率有小幅下降。
于泽强调,智能驾驶仍是潜在的车险增量市场。目前一些头部企业和人保财险在L2方面有一些合作,目前来看赔付率还较为理想。此外,人保财险正牵头开发L3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提前布局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升级所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以及保险需求。
就下一步发展方向,于泽还透露,人保财险发挥自身在新能源车险承保管理、风险定价以及理赔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协助纾解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车险保费贵、投保难等问题,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业务拓展,目前形成了“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三步走的地区策略。在第一阶段,人保财险已经达成了在中国香港与人保香港、安盛保险的合作,并在今年1月1日实现了项目首单业务在港落地。这一战略举措也将为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提供新的增长点。
医、康、养建“第二曲线”
当“深度老龄化”已进入倒计时,头部险企的康养卡位战也在升级中。从上市险企的年报可以看出,康养与养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养老品质要求的提升,险企纷纷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与布局。
“2024年,中国人寿新增商业健康险保险金额超过80万亿元,各类健康保险产品和业务服务数亿人。”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表示,未来,健康险仍然是中国人寿重点聚焦的险种,也将进一步推进健康保险实现从单一的风险保障到“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保障方案的升级,在提升人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同时,更积极助推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人保健康总裁邵利铎在业绩会表示,基本医保DRG/DIP支付对规范医疗机构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和时间成本、提高医保基金使用质效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而言,DRG/DIP支付的全面实施对健康保险保费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长期盈利也产生积极影响。
商业健康险正进入更精细化的发展轨道。蚂蚁保金融策略部高级产品专家张放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2025年预计行业健康险将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例如医疗险会基于用户对成本、医疗质量和服务的需求进行进一步产品分化,重疾险会基于不同年龄、性别、预算的人群进行分层。“保费规模上,我们预计2025年健康险将站上万亿门槛,医疗险占比会进一步增长,与重疾险的保费比例开始拉开,失能险和护理险仍能保持2024年的高增速,但在健康险中仍属于小比例业务。”
养老布局上,中国太保已将“大康养”列为公司三大战略之首。据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介绍,大康养战略是公司应对人口老龄化,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布局。截至2024年底,中国太保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其中已开业运营社区达到9家,长住长者超1300人,南京、上海普陀两家社区入住率已超80%。
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表示,2024年,新华保险在医康养领域全面爆发,完成了多年来一直按照既定战略推进却未能完成的一些工作。例如,在机构养老方面,新华保险去年在全国16个城市部署了21个养老社区;在全国布局了11个高品质的旅居养老项目;推出了围绕健康管理、安全监测、适老改造、便捷生活、居家照护等服务的“新华安”品牌,目前已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落地。
“寿险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产品,将成为老龄化、长寿时代的客户刚需。”在3月20日的中国平安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司管理层谈及寿险发展时如是表示。在医疗养老领域,中国平安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4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5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5%。作为平安集团医险协同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健康以家庭医生及养老管家为两大服务枢纽核心,打造一站式的“医疗+养老”服务平台与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完善“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服务体系。
(实习生唐敏安对此文亦有贡献)
图片

责编 | 要琢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