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免费,快来用!警方发布“电诈”鉴别神器 “AI换脸”诈骗术一秒原形毕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7:20:00    

“伪造!该内容疑似生成合成内容!”

4月21日,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记者在反诈专家窦哲指导下,向“鉴别神器”上传了一段AI合成视频,神器竟然一秒就戳穿“AI换脸术”伎俩。而面对真实拍摄视频和照片,“鉴别神器”也准确给出评判:真实!该内容倾向于人类创作!

这是市公安局专门开发的“襄阳反诈”小程序里嵌入的“鉴别神器”,让市民手里时刻都能攥着武器,识破电诈陷阱,保护自己。

“是人是‘鬼’,市民自己就能操作,一目了然!”窦哲介绍,三步即可让“神器”为市民免费所用。

微信进入“襄阳反诈”小程序,实名注册登录后,点击“警企协作”选项,继而选择“鉴真平台”,即可进入人工智能鉴真页面。根据提示上传需要鉴别的视频或者照片后,点击“检测”按钮,一秒左右即可看到结果,而且是免费使用。

“没有一条‘AI’能逃过。”窦哲呼吁广大市民赶紧将神器用起来。

公安机关也将继续创新线上线下反诈宣传,打造全方位反诈宣传矩阵。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深入挖掘本地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结合地区特色、民俗以及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拍摄制作风格独特、通俗易懂的反诈宣传短视频,推动反诈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将反诈宣传与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紧密结合,揭露诈骗分子的话术、作案流程以及背后的犯罪逻辑,帮助群众提高反诈意识,切实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警方也警告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进行视频合成、实施诈骗的行为,是利用新技术进行的诈骗,与传统诈骗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对于构成诈骗罪的,将依照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为利用“AI换脸”实施诈骗行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将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陈莉莉 | 通讯员:曾长羽

编辑:李潇凝 | 校对:李兴会

责编:徐勇 | 审核:张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