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磊)4月1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记者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据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水利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四部法规的相关背景、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这四部法规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分别于今年5月1日、6月1日起陆续施行。
自治区围绕数据这个关键生产要素,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数据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规划引领,管理职责边界不清、制度不健全,数据归集汇聚难、共享开放难、要素作用发挥不充分,数据安全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缺乏相应规范性或者引领性法律规定。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铭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自治区党委相关工作部署,亟需通过地方立法解决数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经验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以法治手段引领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据条例》作为自治区数据领域第一部基础性地方性法规,将充分发挥立法对数据工作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自治区持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灌溉输水工程,既建设“大动脉”,又疏通“毛细血管”,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工程运行管理不规范、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等。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明确农田水利管理职责,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陈铭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水利条例》共二十九条,主要对机构改革后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农田灌溉和排水及其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
《玛纳斯》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该非遗保护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票通过,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观看《玛纳斯》说唱演出时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立法处处长刘璨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出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保护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性、科学性,推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制保障。
随着上位法的修改和近年来自治区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发生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已不适应当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亟需修改,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为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最新部署要求,着力疏通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堵点、卡点,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参与活力,构建系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新格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适时对条例进行修改。
条例的修订,为推进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主体持续共同努力,将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美好未来。”刘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