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邢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等措施,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机制,加大帮扶力度和服务精度,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整体跃升,引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刘杨 通讯员孙瑞超)日前,在位于清河县的河北昭友绒毛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几十道工序,一匹匹纯羊绒轻薄面料从流水线上运送下来。“我们与高校合作,持续发力产品原料、生产工艺等,研发立项达18项,其中95%研发项目已在生产中应用。”该公司董事长高茂成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邢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整体跃升,引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在去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中,邢台新增襄都区、隆尧县、临西县、平乡县4个A类县(区),数量全省第一,仅有的两个C类县全部跃升为B类县。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离不开资金投入。襄都区抢抓上级支持政策机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真金白银”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去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共开展研发项目91项,科技研发投入5.13亿元。在襄都区有关部门帮助下,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5.5米捣固焦炉机械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完成了智能化管控平台设计和两台机车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210万元。
今年,该市抢抓“两新”政策机遇,瞄准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推动集群企业设备更新。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特色产业集群研发经费投入平均强度达到1.7%,“领跑者”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平均强度达到3.5%。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如何为产业集群靶向育人?沙河市创办全国首个现代玻璃学院,为当地玻璃行业提供人才支撑。隆尧县出台《隆尧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合作形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
校企合作平台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威县成立高校知识成果转化中心,线下展示产学研合作成果成效并开展校企技术合作对接路演等,线上推出“威创新”微信小程序,实现科研成果靶向推送、企业需求智能匹配。任泽区加快建设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京津冀科技转化平台,实现更多高端橡塑产品进口替代。目前,全市校企共建57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开展282项重点技术攻关与服务项目。按照计划,今年,邢台将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面向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和技术瓶颈,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10项以上,推动省重点集群实现省级创新平台全覆盖。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邢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机制,针对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要素,加大帮扶力度和服务精度,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2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8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218家。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